据国内媒体报道,近日,比亚迪(01211,HK)发布了招股意向书,在A股市场上正式启动招股。这家在过去几年数次带动A股相关个股行情的公司,即将成为A股市场上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与此同时,正比亚迪积极推动旗下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今年下半年除将销售区域从深圳当地扩大到其余5个享受到了私人购车补贴的试点城市外,自身首款纯电动车也将向个人客户发售。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产业领域,比亚迪似乎都到了只差"临门一脚"的地步。而且,业内人士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态度较之一年以前已乐观了许多。对于产业链上的受益环节,主流观点多认为,整车厂商会率先受益,但电池及充电站受益最大。
比亚迪A股招股启动 尽管过去几年是在港股上市,但比亚迪同A股的缘分却并不浅。2008年9月,"股神"巴菲特在港股斥巨资入股比亚迪,让"新能源汽车"这个新鲜名词在A股市场迅速普及。彼时,刺激大盘绝地反弹的4万亿投资计划尚未出台,但比亚迪一事却带动德赛电池(000049,股吧)(000049,收盘价22.26元)、科力远(,股吧)(,收盘价24.77元)两只名不见经传的电池股,率先走出反弹行情。
同年年末,比亚迪在广州车展上正式发布首款混合动力双模电动车F3DM。公司在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组上,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的消息也得到证实。之后,A股投资风向迅速转向挖掘锂电池概念股,江苏国泰(002091,股吧)、杉杉股份(,股吧)、中国宝安(000009,股吧)、中信国安(000839,股吧)、西藏矿业(000762,股吧)等一大批产业链上的公司迎来了此概念的第一波炒作。 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锂电池概念成为A股最具市场号召力的题材之一,其威力在去年年中成飞集成(002190,股吧)(002190,收盘价26.58元)、佛山照明(000541,股吧)(000541,收盘价13.15元)两只个股的爆发上可见一斑。A股市场对比亚迪的关注也从未减弱,在6月8日公司启动招股时,当天A股锂电池概念股集体上涨。 根据招股意向书,本次比亚迪计划发行不超过7900万股新股,募集资金总额达到21.92亿元。募集资金大部分投向汽车行业,共包括锂离子电池生产、深圳汽车研发生产基地、扩大汽车品种及汽车零部件建设3个项目,项目总投资额约53.83亿元。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对外表示,汽车研究基地和零部件两个项目中,均包含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大方面。 新能源车发力个人市场 据了解,与A股招股齐头并进的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也将步入全新阶段。
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在本月初的深圳车展上表示,从今年下半年起,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售范围将从深圳扩大到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6个试点补贴的城市,而此前已在深圳出租车系统试运行一年的比亚迪纯电动汽车E6将正式面向私人销售。 比亚迪方面提供的材料显示,目前公司在私人轿车领域和公共交通方面都有部署。F3DM已在深圳面向个人销售,并且在今年4月进入上海市场;后续还将陆续在杭州、北京等其他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上市销售。 纯电动车方面,E6去年起在深圳出租车系统试运营,前期已累计投入50辆,各项数据表现突出,性能也较为稳定。此前,公司对E6的推广重点在公共交通领域,今年8月份将有300辆E6纯电动出租车服务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比亚迪方面此次表示,目前已有意在今年将E6推向个人市场。此外,公司还另有一款新能源车型K9,同样着重于公共交通领域,已在厂商和深圳的多条公交线路上试运营。
自2008年年末正式推出新能源汽车以来,比亚迪积极布局,其市场拓展走在国内同行前列。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据其从整车企业调研了解到的数据,目前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在800辆左右,其中半数为比亚迪旗下车型--招股意向书亦显示,2009年以来,比亚迪主要推广两款新能源汽车,其中F3DM自2009年2月销售,目前已实现销售365辆;纯电动车E6自2010年3月开始销售,销量为53辆。 行业环境 三大助力推动三年耕耘 新能源汽车临近收获季 新能源汽车行业经过近三年时间的筹备和发展,如今各方面较三年前都有显著提升。
《每日经济新闻》本次采访结果显示,大部分业内人士对行业看法较半年前、甚至一年前更加乐观。 例如,在记者问到"行业目前是否处在需求真正启动的前夜"时,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给出了肯定回答。他表示,如今在产业政策、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消费者接受度方面,国内都已具备一定基础。 李胜茂分析,从厂商的规划看,新能源汽车将在明年下半年有一批新车型集中上市,消费会逐渐启动;而新能源汽车销售爆发的时点,大约在2014年前后。 政策因素扶持政策持续"给力" 政策依然是推动这个新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而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从一开始就力度颇强。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展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敲定在国内13个城市的公交、出租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并由中央财政安排补贴;到次年5月,这项试点工程扩大至另外7个城市。
2009年3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首次明确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到2011年,形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乘用车销售总量中的占比达到5%。 2010年6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业内千呼万唤的私人购车补贴启动。 在汽车行业经过两年高速增长、政策导向转为"治堵"、"限购"后,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并未受到丝毫影响。今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获全国人大通过,虽然规定乘用车车船税按排气量划分为七档征收,但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 地方政府层面,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都制定了自己的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许诺市级财政也会给予补贴,对行业的态度显 、落实防护距离、建立重金属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等提出要求。在6月3日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还表示,将用最严厉的手段来全面整治铅蓄电池行业、铅再生行业,努力遏制铅污染事故多发的态势。 受政策影响,南都电源()、卧龙电器等相关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停产整顿公告。事件进展到目前这一阶段,行业开始期待整顿之后的复产。
不过,来自业内的消息称,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顺利复产,预计7月底环保部将公布通过环保核查的铅蓄电池企业名单。而经过此前的摸底调查,铅蓄电池企业数量比工信部公布的2000家还要多出1000家。预计其中80%的企业将无缘上榜,主要是环保不达标的小企业。 另据透露,工信部正在着手制定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和回收企业准入条件,规定新建企业不得低于50万千伏安时产能规模,老企业低于20万千伏安时产能规模不允许继续生产。铅蓄电池企业的数量将被整合至300家以内,这意味着3000家铅蓄电池企业中有九成将被淘汰出局。 弱者淘汰"剩"者为王 即将被淘汰出局的企业,无疑面临的是灭顶之灾,而有望留存下来的"剩"者,则将充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和坐享行业景气的上升。 据业内人士介绍,铅蓄电池行业此前准入门槛低,企业小而散,许可审查不严,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结构粗放,部分小企业装备和环保设施落后,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差,以低价参与市场竞争,造成产能过剩、市场混乱和环境污染。
进入铅蓄电池行业只要产品通过质检总局委托的沈阳蓄电池研究所的检测就可以,平均费用大概为每家企业1万元。"只要交钱,几乎没有企业不能通过检测"。而要真正实现环保达标,企业需要在环保设备方面投入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每年的维护费用达到几百万元。 "高污染不等于环境污染,企业只要严格遵循国家环保规定,是完全可以有效控制污染的。"业内人士称,按照美国经验,铅蓄电池的用铅量占全国用量的95%以上,但是铅排放量仅占总排放量的1.5%。2008年美国政府已将铅蓄电池生产从主要铅污染源中排除。可惜,中国的铅蓄电池企业此前不重视环保,这直接招致行业碰到现在的困境。 不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即将被淘汰出局,其生命的大限渐行渐近。业内预期,工信部正在制定的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和回收企业准入条件有望于9月份出台。 有券商分析师称,部分不达标企业的出局必然导致铅蓄电池产业集中度的提高。由于大企业相比之下对于环保设备的投入更高,因而受到的冲击相对更小。而部分企业出局将改善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带来行业景气的上升,留存下来的大企业有望从中受益,并迎来投资机会。
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铅蓄电池市场为860亿元,其中50%的销售额由行业前25家厂商完成。美国的铅蓄电池产能规模跟中国的差不多,但企业总数只有几十家。 按照此前市场上曾经成立过的逻辑,产能过剩背景下落后产能的淘汰将会给行业带来投资机会。长江证券(000783)分析师称,针对高污染、高能耗问题,政府出台促进行业整合的政策,同时在业务上有互补优势的企业存在自发的兼并重组动力,带来行业供应端改善,大企业将在行业整合中获得继续做大做强的机会。 以水泥行业为例,2004年开始,华东地区水泥过剩情况开始显现,市场毛利率快速下滑。2005年开始,华东水泥展开大规模的产能治理,行业开始大规模整合,带来行业毛利率的迅速回升,华东地区最大的水泥企业海螺水泥()表现尤为明显。从资本市场的表现看,随着整合的推进,大企业的优势显现,海螺水泥获得较为显著的相对收益。
铅蓄电池行业"剩者"的名单还未亮相,在预期的推动下,部分公司的股价已经开始上涨,如骆驼股份()7月22日的收盘价已涨至26元,而公司发行价为18.6元。分析人士认为,市场预期这些公司可能不久将会复产。另外,7月份以来部分企业的铅蓄电池产品已经涨价10%。 供给生变看好锂电 对于近期铅蓄电池产品的涨价,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环保整治过程中企业的大面积停产整顿导致产品供需失衡,未来随着部分产能淘汰出局,供给紧张的情况短期内难以改变,产品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据介绍,有望通过环保整治的大企业占行业总产能的比重为70%-80%。 供给减少的同时,需求则在稳定增长。华创证券分析师表示,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启动电源、通信后备电源及电动自行车电池等方面,其中汽车启动电源和电动自行车电池占市场的主要部分,分别占市场的48%和26%左右,通信后备电源占15%左右。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电池)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显示,2015年铅蓄电池的销售收入目标为176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
华创证券分析师认为,铅蓄电池行业的整顿除了给"剩者"带来利好,还给锂电池带来了机会。环保要求的提高导致铅蓄电池行业的环保、回收成本增加,整体成本呈上升趋势,而现在锂电池的一项弱点正是价格偏高,从这个角度看,锂电池将获得更好地发展。铅蓄电池下游行业中的通信后备电源和电动自行车市场都可以由锂电池来填补。 以电动自行车市场为例,锂电池相比铅蓄电池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等特点,但是由于价格较高,市场占有率仅有5%左右。随着铅蓄电池价格的上涨,两者之间的价格差距会逐渐缩小,锂电池的应用比例有望提高。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销量约3000万辆,增速超过30%;国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1.2亿辆。 相关行业协会也在建议政府出台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的补贴计划。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曾表示,正在努力向政府建议补贴锂电池,尽管铅蓄电池完全被锂电池取代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只要铅蓄电池车的市场份额比例下降,对于环保也是一种贡献。
据业内人士介绍,日前有关部委发布的一份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文件对于锂电池也是一项利好,电动自行车重量应小于40公斤、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小时。电动车要控制在40公斤以下,电池最多只能10公斤左右,而市面上电动自行车的常用规格(48V)铅蓄电池重量约13-17公斤,而同等规格的锂电池重量为4公斤。 前景看起来美好,道路却不会那么平坦。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有关人士称,铅蓄电池的主流地位还难以撼动。锂电池占整个电池市场的比重在2%,行业产能很小,市场推广又很难,因而未来要在电池市场中占有更高的比重不会那么快,至少"十二五"末要提高至10%都得费很大劲。 环保转型呼唤长效机制 近段时间以来,环保部等部委针对诸如铅酸电池、多晶硅等重污染行业出台了一系列重典,加速了一些行业环保转型、优胜劣汰的步伐。在依靠企业内生动力自觉加强自主创新来促进产业技术和环保工艺水平提升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政府掀起环保风暴、强化环保行政执法力度,无疑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
但是,也必须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还是要靠市场力量来驱动,政府方面要做的主要是制定系统化、长效化的引导政策,在积极培育市场空间上下工夫,以吸引企业自觉加强环保革新,催生企业环保转型的内生动力。 如今节能环保已上升为国家大计,但在自上而下推进时仍遭遇重重阻碍,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各层面对此意识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地方"唯GDP论"观念至深,在执行节能环保政策时大打折扣。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节能环保利剑挥下时摆出"立地成佛"的架势,一旦政策稍有放松,便又死灰复燃。今年4月局部电荒爆发的一个主要成因,便是高耗能企业在经历短暂整顿下加足马力开始复工。最近因污染事件遭行政处罚的哈药股份(),在经历阵痛之后,据称最近几天又开始"卷土重来"。 针对此种种现象,业界呼吁国家在出台严厉节能环保政策的同时,更应注重出台一系列保证其执行成效的落实细则,着眼于长效节能、益高电动车长效治污。例如,此次针对铅酸电池行业的整顿措施,除接下来出台行业准入标准之外,还应同时针对准入门槛之外企业制定退出机制,包括企业退出的资金补偿和人员安排。此外,要与地方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其列入地方行政部门的政绩考核指标范围。
还有分析指出,政府环保风暴的刮起,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行业来说,意味着大企业通过接管中小企业退出的市场空间来不断壮大,这可能会导致企业加强环保转型的内生动力不足,转型难以长久推进。针对这种担忧,需要政策更着眼于长远,积极培育市场空间,以市场来引导企业将加强环保革新变成自觉行为。 事实上,当前众多产业环保技术革新的潜力巨大,由此形成的市场空间也极具吸引力。根据相关测算,未来5年国内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元。这必将使众多企业有足够动力来加快开发节能环保技术,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不菲的投资回报。 中国政府"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打造,呼唤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环保转型,在此过程中,唯有政策与市场双双发力,才能让各层面意识到搞节能环保不是做面子工程,而是众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安信证券:铅酸电池行业整合超预期(荐股) 政策给力,八成出局:各省市环保厅在7 月31 日陆续公布了铅酸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加工再利用企业名单信息。从已经公布的信息来看,政策的力度超过之前的预期。被批准正常生产的企业不超过300 家,不到企业总数的两成。国内2010 年铅酸蓄电池总产量为1.44 亿千伏安,目前的产能复工率约为54.1%。分区域来看,停工最严重的是四川省复工率仅为17.2%。
其次为浙江省,复工率为25.2%。湖北省和河北省分别为36.9%和40%。 铅蓄电池供应吃紧,涨价预期强烈:6 月下旬开始,部分中小型电池企业上调产品出厂价,随后大型铅蓄电池企业产品出厂价也跟涨了10-15%。而从目前市场上的反馈情况看,已不仅仅是提价的问题,更在于铅酸蓄电池有价无货。由于国内大部分铅酸蓄电池厂家在整顿后被迫停产,各企业原先的库存已几乎耗尽。随着行业整顿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被卷入环保风暴中。铅酸蓄电池的刚性需求是始终存在的,不会因为整顿就减少。而在需求维持旺盛、供给却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价格上涨是必然的。7 月份一直是电动车的销售旺季,据媒体报道,南京部分电池价格也已从年初的500 元涨至700 元,半年涨幅高达40%。随着9 月份需求旺季的到来,大量汽车将更换启动用电池,届时供需关系将变得更为紧张。
行业洗牌,大企业遇新机遇:铅酸蓄电池小厂既不承担环保成本、又钻税收漏洞,对规模企业来说显得不公平。 准入条件的出台将两者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诸如骆驼等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能够大大发挥质量和产能优势,从而达到技术带动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次整顿将大大改善铅酸蓄电池行业混乱的局面,带来行业大洗牌。行业内专家称,铅酸蓄电池行业整治不会很快结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预计国内铅酸电池企业未来将减少三分之二,行业内诸如风帆、骆驼、南都等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领先地位将得到再次巩固。 风险提示:停产企业复工速度高于预期;铅酸电池需求下滑 中信金通:血铅事件带来震动,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事件: 浙江德清今日发现30 余例血铅超标样本,其中11 个是孩子,截至目前送检2152 例,血铅超标332 人。此次事件的源头被认为是德清新工业园区的海久电池,目前该公司已经停产,相关责任人及地方领导已经被立案侦察。于此同时,浙江省展开了大规模的铅酸电池化境保护检测,要求相关企业停产接受检查,目前省内所有铅酸蓄电池企业都已停产。苏州益高电动车 点评: 事件影响大:首先,此次事件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以及相关部门都大规模介入调查,媒体等也做了大规模的报道导致事态上升到一定高度,目前浙江省所有铅酸蓄电池企业都已停产,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都已被立案侦察,可见此次有关部门已经重拳出击,整治环保不达标企业。
铅酸蓄电池的应用与区域分布:按照分布,目前国内比较集中的几大蓄电池基地集中在浙江长兴、河北保定、广东珠三角、福建泉州、河南济源、江苏苏北、山东胶东半岛。而此次事件影响较大的浙江长兴地区主要以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为主,市场占有率在65%以上。 结论:从目前情形来看,此次事件主要影响的是助动车动力电池领域,我们判断,地方政府一定会极力维护规模型企业,而且此类企业的环保水平相对较高,但是小型的生产企业很有可能由于环保不达标而停产。因此我们认为通过此次事件后http://www.hneg-ev.cn,行业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利好规模型企业。另外,包括浙江境内的通信用蓄电池以及汽车起动电池企业的停产和整治也会导致该细分行业的集中度提高,如果事态进一步发展到全国规模,那么将迎来行业的大整合。 因此我们认为,短期的停产,对于行业的供应影响不大,因为大部分企业都有库存,而长期来看,中小型企业的淘汰,将会导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加,对于规模型企业构成利好,上市公司中包括:风帆股份、圣阳股份、南都电源和即将上市的骆驼股份。
华泰联合:国家大力治理铅蓄电池行业 事件:5 月18 日中国环保部下发《关于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将通过严格环境准入,落实卫生防护距离;规范企业日常环境管理,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完善基础工作,严格企业环境监管;加大执法力度,采取严格措施整治违法企业;实施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等措施,进一步加强铅蓄电池等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治工作; 点评:尽管在加工过程中具有较大毒性,但铅蓄电池凭借低成本、大容量、 高功率以及安全可靠的特点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特别是汽车启动蓄电池领域,并在一定时间内难以被其他电池技术替代;受经济利益驱动,多年 混合动力新能源车型,都将引入国内生产,以重塑新能源汽车品牌和迎合中国即将推出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政策。 市场人士分析,鉴于丰田和本田过往几次对华新能源汽车策略的选择,都暗合国内政策的变化,因而这次举措,或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即将推出有关,《规划》或许会在今年10月公布。
据接近《规划》草案的消息人士称:《规划》草案将2015年之前这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定位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使用和提高传统汽车燃油经济性上,之后再推广国内纯电动汽车。 闻风而动的电池 政策渐趋明朗,混合动力电池或将成为各方争夺的制高点。 科力远、中炬高新(.SH)及未上市的神舟科技等,早已开始重点布局车载镍氢动力电池。神舟科技生产的镍氢电池目前已经应用于大型客车领域,中炬高新通过其控股66%的子公司中炬森莱进军镍氢电池行业。 2009年,科力远牵手香港科霸,研发成功混合动力(HEV)镍氢电池能量包;2010年,通过增资实现对湖南科霸的绝对控股,形成年产6万台混合动力镍氢电池能量包的生产能力。 2011年初,科力远进军日本,收购松下独资的日本湘南工厂,在获取世界领先的车载镍氢电池技术同时,再添年产8万台混合动力镍氢电池生产能力。
而据外电报道:为满足混合动力电池的需求,丰田与松下共同出资2.91亿美元,新建一家生产主流镍氢电池的工厂,预计2011年建成投产,届时,丰田镍氢电池产能有望从2007年的50万块,增加到2011年的100万块。 但独立商品咨询师、金属行业战略专家Jack Lifton称,丰田普锐斯是"世界上耗费稀土金属最多的产品"。每部普锐斯发动机需要1公斤钕,每块电池需要10到15公斤镧。因此日本的镍氢混合动力的发展,在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大背景下,或将面临稀土紧缺的麻烦。 2011年3月,《中国经济周刊》调研部组织牵头,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期间,深圳景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世奇曾建言,由于稀土是镍氢混合动力汽车的决定性原材料之一,作为稀土大国,中国应该利用资源优势,制衡掌握混合动力先进技术的日本或者其他发达国家,以求合作共赢。 事实上,素有稀土贵族之称的包钢稀土(.SH),早在2000年,已经利用其稀土资源,与拥有专利的美国三家公司合资设立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采用日本三樱工艺之后的2009年,正式进军车载镍氢混合动力电池,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9月20日,科力远亦公告将收购湖南本土最大的稀土加工企业--益阳鸿源稀土,完成其混合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