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3日,从上午10点延时到下午15点出台的北京“治堵”措施和随后“闪电式”的执行速度,制造了让北京一夜卖出16万辆车的疯狂纪录。
这一被评论为“政策成本全部由未来购车群体承担”的措施,从某种意义上封死了大部分非北京籍人士在北京购买小汽车的希望,而随后2011年1月“摇号”申请人里大比例(有人称这个数字为申请总量的41%)没有即时购车欲望的人的参与,也大大“稀释”了急需用车人士和单位的“中奖”概率,在没有正规渠道解决用车需求的条件下,通过租车满足需求将是一个必定的消费转移。
元旦期间,北京租车市场火爆,神州、至尊、首汽租赁等几家大公司,各种车型都几乎被提前预订一空,每处汽车门店,都适时调整了租车时限的比例,但依旧满足不了众多用车人的需求。
尽管很难区分“治堵”新政和节日因素为这种局面各出了几分的力,但相比2009年底汽车租赁市场不温不火的场景,2010年绝对是中国汽车租赁市场不容忽视的转折点。
就在新政出台前几个月,资本入住汽车租赁企业的消息频传:8月份,一嗨租车正式宣布完成第三轮融资,高盛集团向其投资7000万美元;9月份,联想控股宣布,以“股权+债权”的形式,注资现金12亿元并完全控股厦门租车;11月份,日本三菱商社向浙江车友汽车租赁公司首轮投资2000万美元,并共同成立海纳国际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汽车租赁已经成为颇受资本青睐的“潜力股”之一。
尽管中国的汽车租赁行业在整体规模上看还没有跨过起步阶段,但2010年这个行业的种种迹象表明,在2005年政策松绑后的汽车租赁企业数量上的“井喷”之后,从2010年开始,这个行业将在政策及资本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开始新一轮洗牌,解决企业在规模、服务上良莠不分等痼疾。
政策比广告更给力
“北京是中国最特别的一个城市,任何一个政策都会起到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最令汽车行业担心的是,其他全国有名的‘堵城’是否会效仿北京实施限购政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朱孔源表示,尽管新政出台后国内几个一线城市表示不会效仿北京的做法,但“治堵”的目标依旧很明确。
虽然“治堵”立刻透支了北京各汽车4s店在2011年的销量,但与此同时也预示了未来经营的惨淡。
如此看来,在北京前一阵疯狂购车时那句“政策比广告更给力”的调侃,其实更适用于在2010年迅速膨胀的汽车租赁业。而纵观中国汽车租赁行业的进展,几乎每一个带有里程碑意义的台阶,都与当时的政策变化紧密相关,这可以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带入这个行业的一大特色,完全不同于国外汽车租赁行业以市场为依托、成为汽车产业链条的下游重要一环的特点。
尽管中国最早的汽车租赁公司诞生于1980年代的上海,但行业内人士认可的起步阶段和第一个重要市场,则是1990年亚运会时的北京,拥有国企背景的首汽租赁、出身于建行“三产”北京金建的银建等北京老牌汽车租赁企业就是在此期间出现的。然而当时受制于1998年国家交通部出台的《汽车租赁治理条例》(下称“条例”),行政许可门槛过高一直阻碍了汽车租赁企业的进展。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后,国家交通部将汽车租赁的管辖权限下放一年,由地方政府部门修正“条例”,取消了“汽车租赁经营开业许可”,一年的过渡期后,《汽车租赁治理条例》宣告废止,政府有关部门只对汽车租赁进行备案治理。
正是这次政策上亮起的绿灯,让中国各地汽车租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出芽迅速成长,在近几年资本市场上成功获得巨额投资的至尊(深圳)、一嗨(上海)、神州(北京)都是诞生于此时的“同期生”。
此后,如同1990年亚运会的翻版,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都加速刺激了这两大地区汽车租赁市场的成长。
当然政策不可能是永远利好的,如今北京“治堵”措施虽然在显著的方面刺激消费群体向着汽车租赁市场下移,但措施本身对车辆更新的诸多限制,对于车辆折旧、更新周期远远短于私家车、要长期参与二手车交易的汽车租赁企业来说,将是后面遭遇的问题。在“治堵”之后又传出的利好消息是,“推动建立全国汽车租赁业服务网络、制订汽车租赁治理办法和标准规范”已经被列为北京2011年交通运输工作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在政策的另一只靴子尚未落地之前,企业可以从这个政策借到什么样的“东风”还不好估量,当地企业与外地连锁企业之间谁可以获益更多,也很难说。
复制、改良与创新
临近春节,小何已经和几个老乡商量好要一起租车回家过年。在他看来,排队买票或者从黄牛党手中拿票都不靠谱,不如踏实地租辆车,几个人分摊一下费用跟来回的车票费用差不多。“关键是方便,不用排队,随时都可以走。”
随着国内汽车租赁行业的进展,在国外已经颇为成熟的自驾模式逐渐走进年轻人的生活中,尽管目前个人客户对于汽车租赁企业来说比例并不重,但个人的短租已经成为汽车租赁企业未来进展的大方向。
其实平心而论,作为汽车产业链条上的一环,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进展并不能说很快。一则受中国市场经济完善过程中的政策影响,二则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中“万事不求人”的小农生产思想让中国的消费者对大宗消费品总是觉得付费“租借”不如“拥有”来得更踏实。
也正因为如此,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企业美国赫兹租车(hertz)在中国惨遭水土不服的滑铁卢。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那时中国汽车租赁市场才刚刚起步,市场始终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把国外成熟市场的做法照搬到中国来,失败是必定的结局。
就在赫兹黯然退出中国市场之际,坚信这一行业拥有广阔进展前景的中国汽车租赁企业也陆续开始了对国外汽车租赁模式“中国改良版”的摸索。
曾在美国出差、体验过赫兹方便服务的至尊租车创始人何伟军在经过了数月的分析调研后,总结赫兹教训,继续抓住赫兹对信用体系使用的精髓,在2006年初首先与银行谈下了信用卡预授权协议,确保了新型租车的便捷,更与保险公司共同制定了第一份针对租车行业的保险合同,并顺利说服生意朋友获得了3000万启动资金。自此,以信用卡简化手续、提供自驾异地还车的新型租车品牌“至尊”就这样上路了。刷信用卡租车、连锁直营可谓至尊租车的核心竞争力。刷信用卡租车使租车手续简化到了几分钟,连锁直营则让客户在至尊进驻的任何城市、任一门店实现租车及还车的便利,并获得统一规范服务,从而有效树立起品牌。至尊的市场定位始终瞄准商旅人士,因此在车辆的选择上也多以中档为主,并始终坚持自驾服务。
何伟军事后曾笑言,这些当时看来开创性的第一步都纯粹是个人的诚信品牌起的担保作用。而至尊也被业界称为“赫兹模式”的中国版本。晚于至尊一年创立的厦门租车,也大致沿用了这种改良的“赫兹模式”。
与中规中矩的至尊相比,同样于2006年诞生在上海的一嗨租车则灵活地颠覆了“赫兹模式”,也最早实现了在汽车租赁行业的盈利。最开始介入租车市场时,一嗨租车提供的就是加盟制的带驾服务,从而与至尊、神州形成了错位竞争。在脚步站稳后,一嗨租车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自营的自驾服务。灵活的租车方式、送车上门服务、“自营+加盟”的模式在全国迅速布点等一系列措施让一嗨租车有效操纵成本,并实现盈利。
一嗨租车的创始人章瑞平在美国生活多年,他认为自驾服务在美国流行的原因是因为“美国的人工非常贵”,然而中国劳动力价格廉价,选择租车服务的是商务人士中的高端客群,不少商务人士的异地出差不是局限在一个城市,而是经常需要在一个经济圈的城市群里跑来跑去,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自己开车并不现实。
惟一令一嗨租车有些担心的,就是带驾租车目前仍然属于法规的灰色地带,很多更草根的汽车租赁企业经常利用这块法律、法规的空白进行私家车辆或一车多家企业虚假挂靠的违法运营,如果将来有政策变化,这块市场则有失去的可能。
针对最近市场上领先的汽车租赁企业获得巨额风投、媒体高呼汽车租赁爆发的言论,何伟军则更希望用规划、执行这样的词来形容自己的租车事业:“我不喜欢用‘爆发’来形容这个行业。毕竟,这在国外是一个成熟的行业,中国市场的进展其实没有多少创新,都是水到渠成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何伟军、章瑞平们各自的尝试,让中国汽车租赁企业开始把准了消费者的脉,引导国人的消费观念逐步与世界接轨,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出了一定规模的、初步成熟的汽车租赁市场,也为自身进展壮大、引来为自己投资的“金凤凰”制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挡”意味着竞争更激烈
如果在5年前尚能用一个“国外行业巨头有实力有条件但却尚未大规模‘攻占’的、屈指可数的非垄断行业”来形容中国的汽车租赁行业的话,那么恰恰在这5年,这个行业开始从野蛮成长进入高速进展期,来自于不同背景的诸多企业好比赛车场里的赛车,大都已经完成了挂上一挡之后的起步阶段,挂上二挡开始提速,无论对于本土、国营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热身已经结束,激战真正开始了。
2009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600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与此同时,目前全国驾驶员将近2亿人,2亿对600万,租车行业的前景是明晰的。
但客观来看,在中国的汽车产业链里,仍然处于私人购买为主的汽车市场阶段,汽车租赁仍属于尚待开发的市场。中国从事汽车租赁服务的企业有3000家左右,租赁车辆总数约4万辆左右,平均规模极小,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处于发育阶段,需求还不旺盛;另一方面,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维持很高的租赁价格,而价格是左右中国汽车租赁业务进展的最重要因素。这阻止了市场扩张,使得企业无法通过滚动进展提高车辆更新能力与规模扩展能力。
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尽管目前已经有“北神州、南至尊、东一嗨”的格局,但在这三家企业的扩张过程中,屡屡见到与航空、铁路、宾馆、金融、通信等其他服务业横向联系合作的新闻,而鲜有与汽车产业链上游的汽车生产企业进行合作的消息,即使有,规模也相当有限。对此问题,一嗨的解释是:“租车行业有‘服务本位’的行业属性,因此从这一点上,我们认为租车行业是不同于汽车行业直接销售产品,而是要提供客户便利、舒适、低碳的出行体验和生活方式。这一性质也决定了租车行业和航空、铁路、宾馆这些商旅服务产业的合作维度更加广阔。”
与国外成熟汽车租赁企业多由汽车生产商控股、参股的关系相比,这样的局面使得汽车租赁企业与汽车生产企业在交易上很难降低成本。
而更对现有汽车租赁企业不利的是,目前与汽车生产厂商合作更紧密的4s店,也已经在悄悄试水汽车租赁。在深圳,一些汽车厂家和车商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拓展销售渠道,从2010年开始就“不约而同”地开始“玩跨界”开展汽车租赁业务。以当地东风日产4s店为例,去年5~6月期间,东风日产“易租车”服务又新增了5家试点网点,加之之前已经运营的7家网点,东风日产“易租车”增值服务网点在去年6月就已达到12家。而在上海,上海大众旗下的汽车租赁企业也积极参与了世博会期间的服务任务,而北京实行的“摇号”令这个中国最大的汽车市场在今年的销售份额锐减到原来的1/8甚至1/16,众多4s店如果不想关门,寻找新的生存渠道是必定选择,而目前进入门槛尚未筑高到一定地步的汽车租赁行业无疑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
而在近几年“国进民退”的大潮下,在地方上实力和人脉都有优势的国有企业也将是神州、至尊、一嗨们的有力竞争者,或许这些企业尚还不具备全国连锁的优势,但在地方、短途、短时间和大型客车出租方面,也将筑建起自己的壁垒。
而此前在中国市场上铩羽过的外资巨头们也不会甘心放弃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曾经与赫兹前后脚进入中国的安飞士(avis)国际租车,就克服了种种困难在中国坚韧坚持了8年,目前已覆盖全国24个城市的31个营业网点,2200多名员工和近5000辆租赁运营车。安飞士副总经理彭仕邦自信地表示:“我们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广州亚运会,特别是在为北京奥运提供汽车租赁服务期间,avis的操作守则被当做行业标准。”
“其实,国外巨头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中国,他们只是认为现在时机不到。”何伟军表示,由于中国人口和经济等因素,市场潜力“大得不得了”。在汽车租赁巨头们的全球布局中,中国市场是惟一的一个没有被攻下来的市场。“一旦时机成熟,他们还会重新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