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缃居”是静升王氏十九世恩贡生王筵宾的宅院,门匾上书“贻谋”二字,意思是为子孙的将来做好谋划。说到这里,有人也许会想:王家先贤也不能脱俗,他们不仅也为子孙的将来做打算,而且还把这种理念刻在门匾上。
门口的楹联:读君陈篇惟孝友于兄弟,遵司马训积阴德于子孙。君陈篇是《尚书·君陈》的一个篇章。是说周公去世了,周成王说周公之子君陈有孝顺恭敬的美德,于是策命君陈去治理成周地区。当年他的父亲,曾像老师太傅一样爱戴天下民众。所以,天下民众也都十分感恩他,希望君陈弘扬勉励周公的教导,留下让百姓都怀念的恩德。也就是将美好的德行流传给后代。显而易见,王氏先祖希望子孙读了君陈篇能像君陈一样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样才能有所作为。下联中的司马训,是司马光写给他的儿子司马康的传世家训《训俭示康》,教育他要崇尚节俭。司马光生活的年代,奢侈之风盛行,为使子孙后代不受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司马光特意为儿子司马康撰写了《训俭示康》家训,以教育儿子及后代崇尚节俭,力戒奢侈。司马光自己年轻时不喜华靡,注重节俭,这部家训告诫王家子孙学习《训俭示康》的家训,多做好事,为后辈做出榜样。所以“积阴德”就是他们为子孙将来谋划的具体表现。
院主人王筵宾是清道光丙午(1846年)科恩贡生,授直隶州州判,但他一直没有任职,而是终生都在从事教育工作。作为教书先生,他的生活虽然清贫,但非常重视修身立德。院内“澡身浴德”匾,就是由王筵宾亲自题写,用来自勉,要不断检讨清洗自己的身心,以此来保持高尚的节操。
先辈们把他们的德行累积、传承,教育后世子孙学会如何为人处世。《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对赵太后讲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父母之爱子是人之常情,反观我们今天又有多少父母的爱反而害了孩子。家长处处为孩子考虑,导致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依赖性强;家长什么事都替安排好,导致孩子适应能力差,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家长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导致有些孩子快上学了,还不能自己穿衣、洗脸,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这些都是过度的、一厢情愿的“爱”。时至今日,不变的是“父母之爱子”的深情,却缺少了“为之计深远”的思虑。
曾国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正好可以解释王家贻德于后世子孙的思想,他说:“留钱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留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只有留阴德于子孙,子孙方能受益。”作为父母总有一天我们要离开孩子,只有用正确的爱来浇灌,我们才能真正为他们的将来做好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