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image.png](/up16/20220209/6377999773900923296506395.png)
在古代,古人源于对未知事物很好奇,并认为事物运转的背后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规律操控着,因此在观测星空的时候,人为地把天上的星辰分成了东南西北四宿,每宿数量为七。古人为了能更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于是用端兽来代替。换句话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是古代天文用以表示星体的名称,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还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文化内涵。
据说天地东西南北各有一神兽守护人类,它们都是天帝身边的坐骑。东青龙是青帝伏羲的坐骑,代表春季,掌管万物复苏,是智慧和觉醒的代表;右白虎是白帝少昊的坐骑,代表秋天,掌管着战士,传说很多勇猛的武将都是由白虎转世而来的,有它在就没有打不赢的仗;南朱雀是赤帝座下的鸟,和凤凰有些相似,代表夏天,熊熊火馅凤凰涅槃,有重生之意;北玄武是玄帝颛顼座下的神兽,代表冬天,是战无不胜的象征,对于邪恶力量而言,玄武就像是寒冷的冬天。
老虎象征着权威,寓意着吉祥。昭通市博物馆里有三件文物与虎有关,我将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东晋霍承嗣壁画墓上的白虎壁画。1963年3月5日,今昭通市昭阳区后海子中寨村砖瓦厂工人到梁堆上取土时发现墓葬后云南省博物馆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同年11月,有关部门决定将晋墓迁移到昭通地区实验中学内,建永久性保护室,题名“东晋霍承嗣壁画墓”。
墓主霍彪,字承嗣,祖籍南郡枝江,其曾祖霍峻随刘备入蜀,任梓潼太守,裨将军。余荫绵绵,霍峻之后,祖孙几代皆汉晋显官,是朱提大姓中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
晋墓坐北向南,墓顶覆斗状,整体全用石块镶砌,墓室平面呈正方形,四壁在80厘米处开始起坡,结合成墓顶。向南前方有石门两扇,可以开闭,门外墓道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耳室。墓内顶端正中,镌有仰覆莲石质圆雕。顶与四壁的条石,用糯米浆汁加石灰作抿糊层,再在抿糊层上用天然矿物质原料描绘壁画。四壁描绘的壁画均用如意纹分隔为上下两层,上层题材为神仙世界,下层反映墓主的生活现状。
墓葬正中绘墓主霍彪趺坐像,像右旁以行楷题八行字,文曰:“晋故使持节都督江南交宁二州诸军事建宁越雟兴古三郡太□南夷校尉交宁二州刺史成都县侯霍使君之像君讳□字承嗣□是荆州南郡枝江牧六十六岁薨先葬蜀郡以太元十□年二月五日改葬朱提越渡□□魂来归墓。”
在晋墓东壁上层,白虎画于此壁中心,身长70厘米,虎身窄长,作奔驰状,与西壁的青龙,形成对称,但它与传统文化的“左青龙,右白虎”不同,晋墓壁画是“右青龙,左白虎”。关于壁画出现与传统方位相悖的原因,相关学者推测,晋墓壁画的画工可能是朱提本地画师,他以朴实而简约的手法创作了该壁画,其描绘技巧粗简,布局构思实乃平常不过,其技艺和观念也受到当时地区环境和历史条件等影响,可能是疏忽导致出现“右青龙,左白虎”现象。当然,这只是学者们的推测而已。
西汉初年,由于秦朝末年经历了大规模战争的洗礼,汉初整个国家经济凋敝,统治阶层沿用了秦朝的统治制度,并采用休养生息政策,减轻赋税和徭役,发展农业巩固封建统治。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库充盈,于是汉筑南夷道,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加强中央集权制管理。一大批汉族移民通过五尺道来到昭通,他们带来先进的儒学和农耕生产技术,儒学与本土的夷文化在冲突中不断走向融合并呈现取代之势,经过一个世纪的演进,有些汉族成了南中大姓。
该壁画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又展现了“南中大姓”所统治下的“夷汉部曲”现状,对研究昭通汉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都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2022壬寅虎年,北京民俗博物馆联合全国多家博物馆携各馆藏虎主题文物,通过视频讲述的方式为观众线上拜年。从极具地域特色的壁画墓,可爱乖巧的虎头帽、虎头衫,到精致形象的虎型重器,更有会唱歌的老虎型玩具,各家博物馆的虎文物来自不同时代、拥有不同质地和作用,各馆利用影像将一只只中国形象的虎文物串联起来,展现在观众面前。其中昭通市博物馆参与发起的“我们的文物大联欢”虎年文物贺岁视频将于正月初八在昭通市博物馆微博发布,关注@昭通市博物馆微博,转发微博带话题词#博物馆里有只小老虎#云南昭通东晋霍承嗣壁画墓里的“右青龙左白虎”#邀你一起触摸朱提汉晋时光#转发此条微博,昭通市博物馆将于正月十五(2月15日)抽取五位幸运观众,并送出文创小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