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小米多彝族歌舞《酒礼歌》
2022-1-4 17:02:43 来源:中国自驾车旅游联盟网
访问量:747768
小米多村距镇雄县城50公里,离以古镇15公里,属全县少数民族村之一。这里目前还保存有完整的彝族语言和文字,有喜事的歌舞《酒礼歌》,有丧葬舞蹈《喀红呗》,有全县最高峰嘎么山,有天然湖泊雪影蓝湖,是兼具民族文化与旅游特色的不可多得的彝族乡村。
以古 嘎么大山 李东旭摄
该村彝族文化保存完好,现存民俗文化丰富,30多岁以上彝族男女都会跳彝族舞蹈,会唱彝族民歌。
王思荣(毕摩)在唱《酒礼歌》 曾金华摄
《酒礼歌》,彝语叫“阿杓喀”,其实是“婚礼歌”。彝族同胞把“吃酒”作为参加婚礼一种礼节,所以才叫《酒礼歌》,它属于贺喜自娱性集体舞蹈,伴奏用笛子、月琴、竹叶。
《酒礼歌》产生于何时,目前未查到直接的材料。但从《史记》、《后汉书》、《云南志略》和《西南彝志》所记载的有关彝族先民的婚姻情况看,大概产生于父系社会;彝族何时进入阶级社会,目前学术界争议较大,断代说法不一,暂不确定具体时间。
小米多彝族同胞跳起《酒礼歌》 曾金华摄
《酒礼歌》在本县彝族聚居地区男女老少都会跳,特别在大火地、小米多、松林等地更为流行。每当婚嫁时,男家要派两名能歌善舞的押礼先生去女家送礼,进门前女家要戏打押礼先生,接着由几名能歌善舞的女歌手同押礼先生唱舞《粗母作候》。女歌手们唱的内容天上地下,山中水里,离奇古怪,无所不有,尽出难题。押礼先生不但要机智,而且要边唱边舞;此时的舞,只须上身舞动,以手的姿式协助唱解答问题。从打押礼先生和又唱又舞《粗母作候》给男家押礼先生出难题的内容看,是母系氏族从妻居婚姻的一种遗风的反映。送亲时,出嫁的姑娘骑在马上,边走边哭,还要唱《酒礼歌》。新娘接到男家后,晚上院坝中烧柴火,亲朋好友围着火堆喝喜酒,当鞭炮、唢呐齐鸣时,人们离座围成圆圈又舞又唱《酒礼歌》。人数不限,可随时增加或减少,一般都是舞者越来越多,圆圈逐渐扩大。到了高潮时,围观者手舞足蹈在一旁伴唱,气氛更加热烈。由于时代的发展,娶亲时在屋内跳《酒礼歌》的逐渐增加。从内容上看,《酒礼歌》主要表现恭贺新人,家庭和睦,六畜兴旺。当舞者手牵手跳起捲菜心舞时,反映出民族团结的友好气氛。舞蹈多用一横排,两横排面对或圆圈的队形,变换不大,这些舞蹈动作带有原始狩猎、畜牧和刀耕火种等生产的遗痕。
跳《酒礼歌》的小米多彝族同胞 曾金华摄
《酒礼歌》舞蹈动作叙事性强,脚上动作变化小,以双脚左右移动为基本舞步,双手前后晃动,给人潇洒自如,轻松细腻,含蓄凝炼的感觉。由于舞步简单,容易接受,在婚礼的喜庆日子载歌载舞,更能表现彝族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愉快心情。它是彝族喜闻乐见的歌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