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儿孙回家闲聊
“ 端午节”与孩子们回老家过节,猛然见到楼上谷仓顶那台黑白电视机,睹物思人,让我浮想联翩:
——那时的我是骑自行车好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生产队社员们买卖农副产品,是“三日赴三街”,彭寨墟期是“一四七”,东水墟期“二五八”,林寨墟期“三六九”,
我当时搞副业,骑自行车到东水街搞五金修理,靠双手赚血汗钱,风里来,雨里去,日子就像和尚撞钟,过一天算一天。
后来有白话佬在街市设点放录像,新生事物,节目步步惊心,十分诱人,录像馆人头涌涌,挤身不开,
我每晚都喜欢去看那些香港“武打片”,拳打脚踢之功,让我初感工余之乐。
那时候,我们农村经济还很落后,物质生活更不用说,看电影已经是文化生活的最高享受,
后来市面上有黑白电视售卖,我看到家里几个小屁孩这么可爱,为了让她们能快快乐乐!就忍痛花了520元买回一台电视台,
我买回这台黑白电视看,全家都觉得很满足,心里觉得好像是迈进了共产主义。
———我家珍藏的“黑白电视机”
刚买回来,我不知道怎么摆弄信号接收播放,以为拉上电视机上那两根天线杆子,就能看到电视节目。
谁知到了晚上,我插上电源,打开按钮,只听见机子里传岀“沙”、“沙”、“沙”的声音,屏面一点图像也没有,这让我吓得一跳,
后来,机子的显像管热了,慢慢地荧屏里出现了一丝丝幌动的人影,但忽闪没几下,人影又没有了,我以为被人骗了,是不是花钱买回一台假货?
正好从广州回来的堂哥经过我家,看见院子里围着一堆人,他凑了过来一看,他告诉我,说要在室外安装天线,才可以看到节目,
他这一说,我骤时想起下广州路过博罗杨村柑桔场时,曾看到场部那些窗台房顶,架满蛛网般天线架,在当时,这还是罗杨村柑桔场的一道风景线。
堂哥说:“我们山区电视信号差,靠电视机自带的天线基本上收不到信号的,安装室外天线是必然的选择”。这下子我才知道:天线接受,才是收看电视的法宝!
———老家己成记忆
第二天,堂哥帮我寻来裸露的铝电线芯,截成数段,钉在一条木杆架子上,然后接上线,将木架绑在晾衣竹杆顶上,高高耸立,只等晚上六点钟电视开播。
由于我们山区风比较大,大风一吹,天线架摇摆不定,造成电视接收信号不稳,我只好爬上楼顶,不停的转动天线架,大声吆喝下面巷子里的人传声,问电视画面清不清?
下面的人一会说:“扭左”、一会说“扭右”、等一下又说“扭左”!“扭右”!
“扭”!“扭”!“扭”!他们期待能“扭”岀相对清晰的画面。
那段时间看电视,有如猴子捡到姜,吃也不是!丢也不是!
过了几个月,市面上总算有了强力接受器,这接受器还真管用,画面就清晰了,再也不用“扭”!“扭”!“扭”!
花钱买了接受器,一切都变得美好!
真应了那句:“有钱使得鬼推磨”。
那时候,我们村总共只有三台电视,一台是香港家属阿生哥,一台是倒爷阿东叔,他们是彩电,可是村里的人却喜欢来我家围观黑白机。
村民们常常把我家院子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随着剧情申吟,有说有笑,有喜有乐,谁也舍不得中途离场,一直盯着电视机屏幕到12点,看着画面显岀“再见”!在“刺啦,刺啦”的声音中,大家才肯回去睡觉。
再后来,电视台有了卫星转播,很多电视台可24小时收看。
那时候,观看的电视节目,大体上是武侠剧和神话片,人们最喜欢看的电视剧是《雾锁南洋》、《霍元甲》、《霍东阁》、、、
《大地恩情》和《济公》等。再后来各省台多了、频道多了、节目多了,大家心里也高兴多了!
回忆往事如昨日,转眼过去几十年,毎当闲来无事,回味从前的苦乐人生,心中总会充满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感激!没有 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生活!
社会在变革,时代在进步!随着祖国科技发展,我们家从古村到林寨街镇,从林寨街镇到彭寨,后再迁到和平县城定居,四迁新居,我心足矣!
———相濡相守老俩口
我盘点了一下,家中除了自己的新产品,只有老婆是老的,至于家里的电器和用具,不断更新,基本上是新的,
更让我感到舒适的,电视节目竟然在手机上看到,再也不用爬上楼顶去“扭”、“扭”、“扭”。
———生命在于运动
如今到了这个年纪,知足常乐,我就祈望身体健康!快乐过好毎一天!
“父亲节”来临,谨以此文献给爱我和我爱的亲人,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恩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