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美青海之七: 王洛宾的金银滩与"馨庐"
2020-6-26 20:43:51 来源:中国自驾车旅游联盟网
访问量:1070604
几天来的青海游,先后去了两个地方:一个是青海湖边的金银滩,一个是西宁市区的"馨庐"。这两个地方涉及到青海近代两位著名的人物:马步芳和王洛宾。
金银滩草原,位于青海省海北州境内,它的西部与青海湖相临,北、东部被高山峻岭环绕,南边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在这方圆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有麻皮河和哈利津河贯穿,这就是青海有名的金滩、银滩大草原。
每年夏季是金银滩的最美的季节,金银滩上鲜花盛开,碧草如茵。洁白的羊群,一群群黑色的牦牛,徜徉在草原深处的花海之间。穿着藏服的牧民,骑着骏马悠然地在草原放牧。远处,山峦起伏,天空偶有雄鹰飞过,远处的蒙古包如同镶嵌在草原的莲花,入夜,点点繁星下牧歌声声,是个让人流连沉醉的地方。
金银滩草原在大青海也许不是最美的草原,但绝对是最有名的草原。这要得益于一个人,得益于一支歌。这个人就是被誉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这支歌就是他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里,曾经是年轻的王洛宾和少女卓玛相识的地方,传说当年他随导演郑君里来金银滩拍《民族万岁》时,他和卓玛曾同乘一马,在银幕后方看露天电影,这里的雪山草原,还有少女卓玛给他的轻轻一鞭,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激情,在此,写下了他的那首不朽名篇《在那遥远的地方》。从此,也让西部民歌走向了世界。这支歌几乎飞遍了世界有华人的每个角落。
今天的金银滩草原,还建有一座王洛宾音乐艺术馆, 这座艺术馆陈列有许多张王洛宾珍贵的照片、实物及不同时期的歌曲、歌剧手稿,是全国最大规模的集中体现王洛宾音乐文化和西部音乐的艺术馆。王洛宾生前在这里写过五十多首民歌,王洛宾先生的传奇人生和迷人的音乐作品,永远是一首旋律跌宕起伏,令人心灵震撼和回味无穷的天籁之音。
"馨庐"位于西宁市区,是原青海省主席,国民政府西北地区军政长官马步芳的官邸,因此又称马公馆。"馨庐"二字系民国政府主席林森亲笔所提。马步芳,字子香,甘肃临夏人,为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军阀马家军重要人物。曾任国民党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马步芳与马氏家族几代人在西北深耕多年,在青海乃至西北都有广泛影响,虽然已经过去几代人的时间,在甘青地区,马氏家族仍存留一定的影响,民间对他的评价也颇为复杂。他主政青海期间,植树禁毒,积极派兵参加抗战,所属部队作战勇敢,多次和日军血肉相搏,立下不朽战功。可他又积极参与围剿红军,造成西路军的惨败几近绝境,是红军历史上遭受到最大的损失之一。他的双手,沾满了红军的鲜血,在国共内战中又积极参与反共,失败后逃往埃及,后出任中华民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上世纪七十年代客死他乡。
这是两位青海近代影响最大的人物,这两位人物之间,还有许多渊源。马步芳虽是军阀却酷爱民歌艺术,尤其欣赏王洛宾的谱曲,他常常找来各地民间艺人,让他们唱各地流传的民歌,让王洛宾在一边倾听,然后再加工整理,由此谱写了一首首经典的西部民歌。他们两位,一文一武,惺惺相惜,互为知音。一位慧眼识才,一生倾财鼎力相助,一位知恩图报,留下无数经典传唱。后者曾说,如果没有马步芳,就没有我王洛宾。可也因马步芳的一句话,害的日后王洛宾在大陆坐了二十多年大牢。那是当年王洛宾因涉嫌通共被国民党关押,马步芳闻讯前去营救说:"王洛宾不是共产党的人,是我的人。"谁知这句话竞为日后埋下了祸根。他们俩人的命运,跟随时代的波动而飘荡。很多时候,并不能由个人来主宰。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在国家机器的碾压下,个人命运,或卑贱如土,或轻若尘埃。
这是两位均已成为历史的人物。昔日威严显赫的馨庐今天处境尴尬,因无法评价处于关闭状态,沿街的建筑一些做了户外活动的俱乐部,有的做了超市,整个成了锁在城市记忆中的古董。倒是王洛宾的民歌因不涉及政治,只歌唱爱情和自由,深受群众喜爱,唱红了大江南北,名扬海内海外。可谁又能知道,这些歌曲中,又浸润有几多同样酷爱民歌的马司令的因子呢?
说到这里,顺提一件事情,我的一位战友,也是一位才女,当年在新疆服役时,曾有缘接触过王洛宾,我的战友当年还是青春美少女,喜欢王洛宾的情歌,当时是在哈密的草原,有感于此情此景,写下了一首歌词《白云与风筝》,写成后交给王老,没想到第二天王老就将歌词谱成了曲,我的战友事后回忆,王老字写的工工整整,极为认真,其间还扔掉了草稿,我的战友说,那时年轻不知道王老手稿的珍贵,她说,早知道会把他的草稿也收起来了。我问,如今这个歌谱在哪里,我的战友有些尴尬,她说自己知道王老歌谱的珍贵,把它放在了最为隐秘安全的地方。之后搬了几次家,现在居然忘记放在哪儿,找过几次也没找到,但是肯定不会丢。我不禁也替她感到遗憾。嘱咐一旦找到,马上和我联系,我要找到一家乐团为这支歌举行首演。这或许是王洛宾谱写的最后一支歌,歌词里飞在白云里的风筝,一定寄托着少女的梦幻,是又一曲青春的歌唱。
历史终将远去,青春小鸟一去不回,而王洛宾的民歌将代代流传,而这些歌声的后面,也许人们还会记着另一个人:当年"馨庐"的主人。
转载自:荷塘月色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