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诗社作家蓝山采风
十月十一日至十二日,永州诗社作家一行二十一人,在刘桂阳的率领下,到蓝山采风。
中共蓝山县委书记魏湘江、县委副书记谭立宏、县委办主任黄和平、宣传部长刘素平、正处级干部李雪章、宣传部副部长黄礼伟、文联主席李贵日接待了采风团。
十一日下午,在南海大酒店三楼五号会议室召开了采风座谈会,会议由李贵日主持,首先,李贵日对采风表示热烈地欢迎,接着介绍了参加座谈会的县领导成员,永州诗社常务副社长黄春芳介绍了采风团全体成员。
蓝山县委宣传部部长刘素平介绍了蓝山经济发展的状况,一是对采风团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二是蓝山天蓝水蓝山蓝,故称蓝山,是楚头粤尾。三是湘江之源,前个月举办了《湘粤两省三市六县作家相聚湘江之源》活动。四是革命老区。五是非公有制企业400多家。六是十加百“医改”模式,上了中央台。这是县委书记的新思路,即农村农民上医院,门诊看病十元包干,住院百元包干。省市现场会在蓝山召开,省市电视台争相播出新闻。走在全国先列。七是九加三模式。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职业培训,全部免费。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蓝山县作家协会主席吴开嫦介绍了蓝山诗社的建立情况。
永州诗社社长张泽愧在会上作了讲话,他说:非常高兴到蓝山开展永州诗社采风活动,蓝山是个古老的县,汉高祖时建县叫南屏,县址在土市,,其实,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县,叫龁道县这是马王堆出土文物认证的。蓝山是红军长征县。改革开放时,是“先上车后补票”的开创县,后来,是我市毛织产业发展最大的一个县。有感于此,我提议到蓝山看一看改革开放的成果,为蓝山改革开放唱唱赞歌。最后,对蓝山的盛情接待表示衷心地感谢!
原中共零陵地委秘书长、永州诗社顾问刘桂阳发表了讲话,他说:我们这次来采风,蓝山县委县政府是非常重视的,来了四个常委,一共是十一个常委,来了三分之一,你说重视不重视,其目的是想要我们采风的作家们多写一点东西,蓝山是山水秀美之地,蓝蓝的山,蓝蓝的水,山,苍翠;水,清澈。九疑山的内蕴主要在蓝山。蓝山的香炉石很值得一看,很值得一写,我写了一篇散文,意犹未尽。蓝山的小水电在全国是有名气的。现在,蓝山在承接广东产业转移中,又开创了全市的先河,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特别是十加百工程,这是一个德政工程,中央电视台都播了,职业教育九加三也是一个新模式,很好。蓝山的特产有:珍珠、油茶、黑糊酒、娃娃鱼、铀矿、硒土等等,我们来采风,就是要大力地宣传蓝山的特色,大家要多写作品,写好作品。
座谈会后,采风团参观了蓝山的风景名胜塔下寺和古城村。
塔下寺始建于唐代,时称回龙山寺,又曾称净住寺,明嘉靖癸亥(1566)年重建寺塔,高十三仞(40.18米),雄伟壮观,寺因塔冠名,后逐习称塔下寺,沿袭至今。
塔下寺已有近千年历史,经历代修缮,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古建筑群,旧为蓝山八景之冠。寺区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寺内原有建筑二十余处,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毁坏,现仅存山门、大雄宝殿、传芳塔、观音阁、观澜亭、戒堂、厢房等建筑。是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遂草成一诗曰:
青砖叠叠叠重宵,七级浮屠无量谣。
远对九疑承帝德,下临舜水镇河妖。
波光洗却千年恨,云雾缠来百丈高。
应是红尘皆看破,斜阳古道奈何桥。
古城村为蓝山古县城址,这里的古建筑“彭家祠堂”还保存完好,别具特色。古县城的三条条石板路亦保存完好。
十二日上午,采风团参观了湘威公司、万年桥、和南风坳。
湘威公司是专供出口的鞋业公司,年产值三个多亿,是一家独资企业。其规模设计管理堪称一流。
万年桥是一座古代挑盐路桥,距蓝山县县城西南10多公里,有一条大峡谷———萌诸山脉羊车岭峡谷。峡谷之上,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凌空飞渡。因为年代久远,桥上长满青草和荆棘,石桥与两边的山峦已经浑然一体。岁月悠悠,藤蔓萋萋,却难以掩盖当年人们筚路蓝缕、众志成城兴建“德政”工程的历史。
明朝隆庆年间,羊车岭峡谷是衡、宝、永诸州南下广州经商挑盐的必经之道,每天过往客商、挑夫络绎不绝。在生产力低下,交通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人们肩扛手提,用双足“丈量”着这条跨省的道路,几百年间,这条路上浸透了挑夫们的血汗,有不少人因为辛劳过度,倒在路上。而最令人犯难的是过舜水河,舜水河上最初只有简易木桥,木桥屡屡被山洪冲毁。于是,修一座永久的石桥成为当地人们最大的一个愿望。
清乾隆53年,县吏梁群长等人发起募捐,雇匠凿石,用工万余,耗银千两,于乾隆55年建起了一座石拱桥。道光6年,当地人彭与龄父子及陈太虚等人在桥面加砌石栏,并立碑于桥西,镌文“万寿无疆”,故俗称“万年桥”。此桥系青石砌单拱石桥。桥基建在舜水河两岸30余米高的悬崖上,石桥跨度17米,拱顶至河床14米,宽7.3米,厚1.1米,圆弧半径8米。河西桥基在悬崖巨石上凿槽而成,河东桥基因正对水流冲击方向,因此除凿槽下基外,还加砌了一堵长6米、高2米、厚0.8米的护基石埠。故经数百年山洪冲击,石桥仍然固若金汤,丝毫无损。
万年桥的修建为湘粤两地人民交流通商解决了一大难题,为当时处于贫穷落后的湘南粤北偏僻山区文化、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主动脉的作用。它既解决了湘南诸州吃盐的困难,也打开了湘南农副产品的沿海销路,并将沿海的产品、文化引入内地山区,为湘南人民生活翻开新的一页。
由于万年桥是露天桥,行人爬山越岭至此无处休息。几乎在同一时期,当地人还修建了一座“积寿亭”。亭内置石茶缸一个,可盛茶七担,供过往行人无偿饮用。亭子石柱刻有楹联: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
蓝山万年桥是古人交通建设上的一次壮举,而当时人们本着积德行善、服务公众的朴素观念修建石桥也成为后世发扬光大的范本。
观后调寄《临江仙》:
野壑涧溪崖对壁,哀哀两岸猿孙。往来岚瘴水森森。一条挑盐路,吞噬几多魂。 信有东风匡义举,鸠工叠石打墩。唤来灵鹊架乾坤。凌空飘彩带,德政万年馨。
南风坳是为与广东接壤之处,也是气候的分界线,站在南风坳,南方是晴天大朗,而我们这边却是细雨蒙蒙,还下了几分钟大雨,路面车子全湿了。
沿永连公路向南而行,两旁山峦绵延,绿树簇拥,眼前满目青翠。路几乎都在山顶或山腰穿行,远处的山千姿百态,或云雾缭绕,或破云擎天。山上竹木茂盛,连成绿色的海洋,轻送的微风,带着清新挟着凉爽,将酷暑隔在山的外边。
路旁时见蜿蜒小道,时见阡陌纵横,散居的农舍炊烟缈缈,蓦然抬头,天空蓝得透彻润泽,好一派湘里湘南的风光。一条条山涧清流清澈透亮,一个个山谷水雾氤氲,这些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天然氧吧”,在不经意的瞬间,将旅途的疲惫涤荡得清清爽爽。
折过一个又一个的峰坳,到了一个叫半山的村落,石板路、秦寿桥静静地守侯挑盐轶道上。
过了草鞋坪,就是地处海拔1200米号称“湘粤第一雄关”的南风坳了。当年舜帝南巡,登临南风坳时,呼风唤雨,为民造福,手挥五弦琴,唱起了这首感天动地的《南风》歌。
南风之熏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南风坳因此而得名。
伫立在开阔平坦的坳顶,你是否也有舜帝当年的豪迈与激动?此时,南风袭来,衣袂飘飞,心旷神怡。或许你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那么遥对三分石,虔诚而歌吧!舜帝当年留存在山谷、崖壁的的五弦琴音,会为你奏响。
南风坳是一道永恒的风景,迎送着南来北往的行人,也迎送着北归南迁的30多种候鸟,每到初春、初秋之际,在青山绿林中,在山坡树梢间,上下翻飞的鸟群,构成了一幅神奇和谐的风景。
下了南风坳就是广东连州的地界,边界地上,绿树缠绵,小草缱绻。如果是在春寒料峭的初春,你从霜雪冰冻的北山翻过南风坳山尖,你会惊喜地发现一坡之隔的南山已是春意盎然! “一山之间,二重天地”的奇妙景致,让你仿佛走入了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