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2012-4-18 10:37:19
访问量:2806000
人物专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谈话取得你想要的东西。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
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要更为详细而生动,更具可读性和亲和力,因为专访的对象一般都是人们所关注的、感兴趣的焦点人物,而人物专访难写也就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把握住三个要点: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而这三点又取决于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采访失败,就是事后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所谓“三分写、七分采”就是这个道理。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对于记者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问题不能太过空泛,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般采访总喜欢问“你有什么感想”等老套话,你可以换种方式,问的细一点,或者给被访问者设定一个方向,先别管这个方向对不对,对了,很好,他会觉得你很懂他,然后会顺着这个思路越说越多,你也就能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如果不对,那他会说:“不,并不是这样,我的想法反而是……”正好打开他的思路。如果你的问题过于空泛或者含糊其辞、不清不楚的,他可能不得要领、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者干脆词不达意的三言两语就结束,这就会影响采访的进行,得不到你想要的。这就关系到第二点,就是你的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欠缺,提问不能简明扼要,不仅会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你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甚至会忘了你这次采访的主要目的。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欠缺,那就必须注意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事前准备工作。如果你的准备工作做得足够充分,就可以很好的弥补你口头表达能力的不足,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还不错,也应该做好事前准备,因为采访时随时都可能遇到意外情况,充分的准备工作也可以是你不至于太过慌乱,更好的完成采访。
事前准备工作主要是设计问题。在确定好采访对象之后,你就得设计采访问题,这个很重要,问题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你的采访主题,你必须通过你所能想到的各种渠道去了解这个人,包括他的性格、经历、爱好等等,这是对人物最基本的了解,让你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设计问题时可以更为全面,而且如果遇到冷场你就可以选择一些他可能感兴趣的话题,适当的缓和气氛。设计问题一定要尽可能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因为采访者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设想走,尤其遇到健谈的人,这类人他可能都不用你问就自己回答了,在他的话中你甚至会扑捉到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的信息,但要注意的是,你也可能什么都采访不到,甚至偏离你的采访目的,最终导致采访失败,这是很有可能的。所以遇到这类人,你必须保持清醒和高度的注意力,可以让他自由发挥,但是一旦发现有跑偏现象,赶紧用问题再问回来,这场谈话不能是他带着你,而是你带着他,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最终目标。但如果你遇到的是比较容易紧张得采访对象时,你必须先用一些较为轻松的话题安定他的情绪,在渐渐把话题引入正轨。问题的设计应该针对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因为你的采访时为了满足受众需要,但如果大家感兴趣的正好是被采访者不愿回答甚至极力避免的敏感话题,而这又与你的采访主题有关,这就需要你动用智慧,通过其它问题,以迂回的方式诱导他回答。但一定要注意前提。不能只是为了满足猎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