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古镇开发的终点是商业化,那么我很庆幸的是,能够赶在安昌完成这种转变前,见证了它的淳朴和美丽。
一、安昌,宁静而鲜活
安昌并非默默无闻。这个始建于宋朝时期的古镇,在明清时期曾出了一批师爷,形成了著名的绍兴师爷文化。但或许周边出名的旅游景点实在太多,安昌的旅游一直不温不火,只有在节假日时,才有三三俩俩的周边游客造访。
我到达安昌的时候,是周五(5月6日)的下午时分。那时阳光正好,不冷不热,恰到好处地给古镇添上了一份金色的光辉,我背着沉重的相机和三脚架(后来完全没用上)走在石板路上,好奇地张望着这座仿佛从画卷中走出来的小镇,而镇上的人们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事,只在我拿出相机拍摄时,投过好奇的一瞥。
安昌古镇不大,比起乌镇甚至是西塘来说,都要小上许多,一条临水的长街,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也就十几分钟的时间。同样有别于乌镇和如今的西塘,安昌古镇里没有任何酒吧、纪念品商店、精致的餐厅等,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生活化的杂货店、药店、小吃店以及小摊——安昌之美,正在于其宁静却鲜活的生活气息。
入口处的一座桥
左边是一个戏台,据说有时会有社戏上演,不过可惜我没有碰上。
安昌的酱油据说也颇有特色,这个即是产酱油的仁昌酱园。
仁昌酱场边上的扔了一堆陶罐
二、酒不醉人人自醉
在镇里逛了一圈,已是夕阳西下,正是晚饭时分,我寻思着找个地方填饱肚子。
镇上有个酒家,名字很没特色,不叫醉清风也不叫望月楼,就叫做古镇酒楼,但胜在位置好,紧挨着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拱桥,几张简单的桌凳摆放在靠河的位置,正好把对面长廊的景色和河里的倒影尽收眼底,若是抬头往望去,还能看到夕阳在远处躲躲闪闪,染出一片绯红。
老板的手艺也不错,虽然因为不喜欢腊味,我没有点当地著名的酱鸭和腊肠,但几份和着干菜炒的蔬菜,清香爽口,让人不由胃口大开。绍兴以黄酒出名,自然也不能错过,点了一碗7年陈酿的手工黄酒,入口清甜,但酒精度却不低,几口下去,就有点醺醺然。就这么陶然地喝着酒,吃着菜,看着红灯笼的倒影在水里晃悠,忽然想起很多事,却又不清不楚,只在脑海里不停翻腾。
怔忪间,隔壁桌来了一对本地人,女人点了个王老吉在慢慢喝着,而男人也点了黄酒,用铁壶装着,倒在小杯子里自斟自饮,见我用碗喝,于是攀谈起来,谈了一阵,干脆拼做一桌,一边天南地北地聊,一边不知不觉又喝下好几壶酒,惹得老板娘连连提示:这酒后劲很足的!我们哈哈大笑,直叹这老板娘厚道。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到了八九点钟,酒饱饭足的我们相互道别,没有问彼此的名字,这一场偶遇,只是生命里一段有趣的插曲。
带着微醉的愉悦心情,我在街边的小店买了一个冰激凌,在拱桥上坐了许久,才回旅馆睡觉。
5月6日是立夏,老板娘给我推荐了蚕豆,说是当地立夏的传统食品。
一碗黄酒 思绪悠悠
三、沉醉在这时光里
为了体验古镇的清晨,第二天我起得很早。六点多钟,旅馆的老板睡眼惺忪地给我开了门,我走在小镇的石板路上,两边的店铺大都没有开门,只有老爷爷老太太们,带着懒散的表情,不是提了尿壶在河边冲刷,就是拎着菜不紧不慢地往家里走。
找了一家开门的小吃店,点了一碗馄饨,边等着,边听老板娘用夹着绍兴话的普通话跟我说说,古镇平日一般没有什么游客,她的生意不怎么好,不过今天是周六,应该会有一些游客。我一边应着,一边享受着这宁静的古镇清晨,心里很不厚道地暗想:我就是喜欢这没有游客的感觉啊…
老板娘说的没错,待到七八点钟,小镇里就开始出现三三俩俩举着相机的游客,好奇地对着各处拍个不停。而此时的我,早已在镇上扫了一圈,安然地坐在河边的一家小茶馆里,写着我的游记。
茶馆似乎是古镇的一个必备项目。不过安昌的茶馆并不如西塘般精致,它只是一件窄小的旧屋,摆着几张简陋的粗木桌子;茶杯也只是劣质的粗瓷杯,上面或还有几个豁口;而茶客显然是本地的老常客,每人据着一张桌子,却又彼此用着绍兴话相谈甚欢。直到我进去,他们突然齐齐收了声,打量着我这个外来人。我心里一惊,点了一杯茶,坐到了靠水的位置上,默默发着呆。
不久,只听里面又传来了热烈的谈话声。
四、结语
在安昌呆到了中午时分,仍旧在古镇酒楼吃了饭,天气渐渐转热,游客也渐渐增多,于是我背上背包离开。
这次短短的旅程没有遗憾,正如我前面所言,我很庆幸自己赶在安昌商业化之前,见识了它宁静、淳朴而美丽的一面。
安昌,再见。
五、攻略
交通:杭州到安昌,可至九堡客运中心坐车至柯桥(19元),再从柯桥
汽车站坐206/268公交车到“安化路口”下车,前行至红绿灯左拐就是古镇入口。回程以此类推。
门票:安昌古镇本身并不要门票,但是里面如师爷博物馆、城隍庙等几个景点的门票联票为35元。
住宿:古镇内住宿只有两家,条件都很一般,我住的是安昌旅社,单人间40元,公用卫生间,热水要向老板要热水瓶,洗漱用品也要自带。
坐船:绕一圈来回每人20元
特产:腊肠、仁昌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