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年到
年保玉则徒步,途经红原和诺尔盖草原,在地图上看到了松潘这个地方。它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紧靠四川的旅游热门区域红原县、九寨沟县和若尔盖县。松潘古城海拔2849.5米,应该是中国最高的古城了,去七藏沟徒步,川主寺是我们徒步的起点,正好途经松潘古城,终于见到了这座高原古城。
到了松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古城们,虽然大多数城墙已经被重新改造,很多老城墙砖搬离了原来的位置,建造成新的城墙和城门,但是仔细寻觅,在一处集市附近,仍能找到一处尚存的最早的古老城墙,一块块裸露在外的古老墙砖,仿佛记录着松潘悠久的历史点点滴滴。
据介绍,松潘,古名松州,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在今川主寺镇建立湔氐县,为松潘地区县级建置之始,唐高祖在公元618年设置松州,明朝设置了松州、潘州二卫,后合并为松潘卫,于是现在的“松潘”之名由此而来。松潘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是川、甘、青三地茶马贸易的集散地,有“高原古城”之称,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自汉唐以来,松潘城均设关尉,屯有重兵,清朝设置松潘厅和松潘直隶厅,唐朝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者前往长安求婚,不料使者路过松州,却被州官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大兵二十万人攻打松潘城,当时,唐都督韩咸战败,唐太宗命吏部尚书统军抵达松州,经川主寺一战,唐军大胜。
松赞干布返藏后又遣拾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太宗晓以大义,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汉藏通婚传为千古佳话。据《松潘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西玉在平定威、茂士官董贴里叛乱军,挥师北进,进驻松州之后,上书皇帝朱元璋,建议在松州设置军卫。
清咸丰年间,税赋沉重,由此引发了一场藏、羌人民反清大起义。起义历时六年,领导这次起义的领袖是松潘羌族女英雄额能作。起义军曾攻下九关六堡,占领松潘古城两年,多次击败清军围攻,消灭清军数千人。民国2年(1913年)改松潘直隶厅为松潘县,县级建置沿用至今。
过去松潘是一个偏远的关隘,现在,松潘的交通十分便利,距离成都大约335公里。从成都出发,经过汶川,驱车大约8个小时,即可到达,如果经过绵阳,大约要多走100公里的路程。松潘距阿坝州府马尔康431公里,离九寨黄龙机场距县城仅17公里。因此松潘是历史上内地与氐羌吐蕃等民族茶马贸易的集散地,商业较为繁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服务行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依托九寨沟,建立了黄龙风景区、牟尼沟景区,而原始的七藏沟更是旅行者们徒步的天堂。
松潘地处岷山山脉中段,属青藏高原东缘。地貌东西差异明显,以高山为主;地形起伏显著,松潘县城进安镇,海拔2849.5米,相对落差比较大,最低处白羊乡梭子口海拔为1082米,最高处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相对落差4506米,一般内地的人到达松潘,就有高原的感觉,天气分外蓝,空气也格外清新。
这座古松桥也是松潘城内的标志性建筑物,虽然也是新改建的,不过它横跨一条绕城的小河,和映月桥、通远桥、七层楼、光照拱北、隐仙拱北等众多古建筑以及历史上记载的“松州八景”(古桥春涨、金蓬晚照、炉峰晓烟、龙潭映月、风洞秋声、雪栏霁色、大悲梵钟、赤松古迹),成为游客拍摄的景点。
为了恢复松州古城的原貌,松潘县城完全在进行全新的改造,依据“大唐松州”的风格。体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县城所有的街道都是新建造的仿古建筑,虽然街道两旁的店铺一眼就能看出是全新的建筑,但是还有很有特色。
除了在古城内全面翻新之外,古城之外的建筑物,也是依照以前的风格,建造成了全新的仿古建筑物,所有的店铺、客栈、餐馆和服务设施都是统一的风格。目前古城内的建筑物尚在改造之中,估计不久,古城将会有很大的改观,或许这些全新的仿古建筑更能吸引有课的眼球。
松潘县有很多寺庙,本钵教、藏传佛教寺院有十五座。其中著名的有尕咪寺、卡牙寺、山巴寺、林坡寺、元坝寺、较场寺、纳咪寺、龙头寺、对河寺、纳洛寺等十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有后寺、毛儿盖寺、肖包寺等三座;藏传佛教萨迦派有上泥巴寺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有烟囱寺一座。
这些寺庙分布在松潘整个县的范围,而在松潘古城就有观音阁和城隍庙等寺庙,从映月桥过去,往山上走去,就是一座观音阁,虽然不大,不过香火倒是很旺。沿着观音阁的山路继续向前上山,来到一处半山腰,看到一片空地,附近有很多民居。
经过这些民居,往前走,看到了一处小寺庙,不过大门紧闭,没能进去。一打听城隍庙还在山上。向前没走多久,就能看到一条上山的小道,由于人烟稀少,几次我都怀疑这里能否继续走下去,不过在问了当地的居民之后,才知道这里就是通向山上的城隍庙的路。
这里的海拔虽然不到三千,不过爬上山还是很吃力的,上得山之后,正准备喘口气,突然看到烈士陵园的大门。墓园显然已经年久失修,不过整齐划一的墓碑可以看到有多少将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入松潘地区在县城以南建立了7个苏维埃政权。中共中央政治局于8月6日和8月 20日先后在毛儿盖沙窝和毛儿盖索花寺院召开了“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确定了北上的战略方针。
出了墓园,往前走几步,就看到了显眼的黄色城隍庙大门,走近一看,大门紧闭,我还以为寺庙已经荒废了,站在不到一人高的围墙向内看出,似乎看到了一个人影,寺庙内的地上也很干净,说明寺庙只是人来的少而已。再次走近大门仔细观察,发现有一个活动的门闩,我试着拧了了一下,可以打开左边的侧门。
进了寺庙,遇到了一位老人家,似乎是寺庙的居士,问我是信佛的香客还是游客,我说是游客,她向我介绍了一下寺庙,说寺庙虽然是近代翻修的,不过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座寺庙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最老的佛像也搬到了这座大殿之中。
寺庙里除了几位长年居住在此的老人家,就我一个游客,于是慢慢在寺庙里转转,相比松潘城内的人头攒动,这里显得十分的清静。寺庙的半山上,还有一个殿,只有一间小屋那么大,站在那里,可以看到整个寺庙的全景,寺庙小小的院落虽然没有金碧辉煌的感觉,但更有清修的氛围,漫步在庙内,久久不想离去。
松潘古城与城隍庙相比,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始建于唐文宗太和三年(公元829年),剑南节度使李德裕在此筹边时筑柔远城。在寺庙的外面悬崖上,可以拍到松潘古城的全景,一条小河贯穿古城,使得松潘古城更有灵性;山下的几株银杏树有些金黄,仿佛给山谷中灰色的古城点上了一点彩妆。
松潘古城墙修建于明朝(公元1379年),当时平羌将军丁玉调宁州卫指挥高显来松潘扩建古城。当时筑城西沿山麓,东跨岷江,历时五年才建筑成型。后来又多次加筑扩建,才形成松潘城制规模。松潘城墙围长6.2公里,城高12.5米,平均厚度30米,拱形城门跨度为6米,
松潘古城有门七道:东曰“觐阳”、南叫“延熏”、西号“威远”、北作“镇羌”,西南山麓者称“小西门”,外城两门,东西向称“临江”、南北向称“阜清”。各城门以大块平行六面之条石拱圈,使顶部呈半圆形,门基大石上镂有各种雕图案,十分古朴。
古城留下的遗址除了城墙,似乎也很难找到更多的东西,松潘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有各种民族11个,其中藏族、汉族、羌族和回族数量最多,不过,人们的生活也与其他四川的中小城市无异,由于旅游带来的影响,古城居民的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古老民族的习性很少表现在外部,年轻人也很时尚,穿着打扮完全看不出来本土的风格,几乎与游客没有区别。
由于古城内各民族融合在一起,所以古城内的饮食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是以牛羊肉和清真糕点为主,特别是各种各样做法的牦牛肉成为游客最喜欢的食物,不仅味道好,价格也实惠,很多人离开的时候,大包小包的买了许多。此外,这里的野生菌和中药材也是本地的最大特色,据说松潘盛产贝母、天麻、冬虫夏草、黄芪等中药材,深得游客的喜爱。
也有朋友告诉我,感觉松潘是一座全新的仿古城,失去了古城的韵味。如果你去了,也有这样的看法,那就别去闲逛了,不妨在古城的小河边找一家小院,坐在木椅或者藤椅上,看着院外古城墙边上的金黄色银杏树,泡上一壶马茶,沐浴在高原的阳光下,用心去感受一下这座两千三百年历史的高原古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