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伟公开唱衰创业板遭遇“黑色一周”暴跌5%
2011-11-25 17:34:09
访问量:2889150
要说整个公募基金中最具人气的明星人物,那一定是华夏基金的王亚伟,他掌管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驻扎”的股票,往往是市场资金热捧的对象,他提出的投资观点,也对市场运行有着一定的影响。本周,王亚伟掌管的两只基金年报“出炉”,王亚伟在报告中提出,“2011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高估值品种面临较大的回归压力,扩容节奏的加快,尤其是新三板的推出,将加速创业板泡沫的破灭。”在基金“一哥”公开唱衰和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本周创业板指数暴跌5.34%,部分个股的跌幅更是惨不忍睹。
196只个股中有181只下跌,超过40只个股的跌幅达到10%以上,本周创业板的运行趋势,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创业板指数也由1070点下跌到1015点,基准1000点再次面临考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除了本周创业板指数暴跌,目前还有两个现象也均反映出市场对创业板估值较高的判断。
去年,市场热点一直集中在高成长性的小盘股上,其中,被看成新兴产业云集地的创业板股票,几乎成为资金哄抢的“香饽饽”。
然后,市场的走向总是变幻莫测,昔日的香饽饽,如今变成了烫手的山芋。随着王亚伟在华夏基金年报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以创业板为代表的高估值品种面临较大的回归压力,创业板开始了它的噩梦之旅。
3月28日,创业板指数略微高开,之后便转头向下,一路狂跌,全天跌幅高达1.89%。这只是开始,第二天,创业板指数的下挫力度继续加大,早盘跳空低开,接着一路下行,最终收于1019点,单日跌幅高达3.14%。短短两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的累计跌幅高达4.97%,创下近两个月来的收盘新低。
有市场人士认为,去年市场炒作成长性,致使包括创业板股票在内的中小市值股票的估值拉得很高,而随着年报的陆续发布,现在市场逐渐认识到包括创业板在内的中小市值股票,其实并没有预期中那么好的成长性,于是资金出逃也就在情理之中。
连续两天暴跌后,创业板指数在近三个交易日里表现相对平稳,一直在1010点上下整理,之前超跌的个股也迎来了小幅反弹。
市场资金去年疯狂炒作神州泰岳高送转题材的劲头,也许将一去不复返。谁也不会想到,今年的高送转已成为人见人躲的题材,而涉及高送转题材的创业板个股,走势更是令人揪心。
本周创业板跌幅第一的是金通灵,该股的10转15送转方案将于下周五除权,先不说能不能走出一波填权行情,在除权前经历的却是连续暴跌,周跌幅高达14.55%。
本周推出10转12派3元高送转的新研股份,走势同样不妙,公布利润分配预案当日就惨遭跌停,本周累计跌幅达12.43%。
据数据统计,目前已有71只创业板个股公布了10转5以上的高送转利润分配方案,在这些个股中,虽然有一些在分配当日有所表现,但总体来看,它们的走势都较为疲软。
申银万国在研究报告分析中认为,高送转个股本身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实际的收益,投资者追捧高送转股票,更多的是出于对公司成长性的看好,或是对管理层释放后续利好的期待。不过,从如今频频公布高送转分配方案的创业板个股来看,并非其成长性较好,而是因为在上市时它们超募资金较多所致。
统计数据显示,碧水源、东方日升、东富龙以及智飞生物的首发募集资金,均超过15亿元。如此高的募集资金,导致公司资本公积金增高,为送配奠定了基础。
因此,仅仅因为超募资金较多而高送转,却没有业绩支撑的创业板个股,难以得到资金的青睐。
自创业板2009年10月30日开板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资金对炒作创业板新股的热情都非常高,首批28只新股疯狂暴涨的故事,至今仍令投资者津津乐道。
不过,随着新股发行后暴露出的高估值、低成长的诟病越发突出,创业板新股再难得到资金疯狂追逐,进而在没有资金的支撑下,创业板新股破发现象屡屡出现。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创业板一共迎来42只新股上市,目前已有17只个股处于破发状态,新股破发率达40.48%。这其中,振东制药、秀强股份、天瑞仪器以及通裕重工4只个股,较其发行价的跌幅都超过了10%。
“创业板一直以高估值著称,去年创业板新股的发行市盈率普遍在80倍左右,今年随着‘破发潮’的到来,发行市盈率从60倍降到50倍,再降到40多倍。在我看来,今后新股破发可能会常态化。”某券商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表示。
事实上,创业板新股破发,跟它们的高发行价有着一定的联系。振东制药、天瑞仪器以及秀强股份的发行价均在30元/股以上,其中天瑞仪器发行价高达65元/股。
业内人士指出,创业板今年的扩容速度在加快,“林子”大了,投资者的选择也就多了,一些高发行价且估值不占优势的个股破发,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创业板高估值惹的“祸”。
机构把脉机构热议创业板三大焦点慎对高估值已成共识王亚伟在华夏策略精选基金2010年年度报告中对目前A股市场几大板块的论述,反映出他对目前创业板及中小板高估值的担忧与谨慎。可以说,他的观点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买方机构的观点。
那么,目前的创业板与中小板是否就真的估值高企不下呢?投资者应该对创业板避而远之吗?
就这些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以私募为首的部分买方机构人士与《每日经济新闻》读者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同时,以中信、国泰君安为首的几家卖方机构的分析师,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希望他们的观点能为投资者带来有益的参考。
王亚伟认为,2010年A股市场呈现明显的结构分化行情,创业板、中小板股票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支撑下持续走强,估值水平大大高于市场平均值,泡沫化现象愈演愈烈,而大盘蓝筹股的估值水平不断下移,已接近历史最低端。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昨日,在已公布2010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创业板的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约为42.5%,这一水平相比深市中小板约40%的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以及沪深主板约38%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要高出一些。
但是,如果从净利润增长率来看,又是另外一情形,使创业板的高成长神话再度受到市场质疑。沪深主板2010年的平均净利润增长率约为53.2%,这一数据要远高出创业板37.8%的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后者甚至与中小板约41.3%的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也有较大的差距。
作为卖方机构的代表,中信证券及国泰君安的观点几乎一致。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中信证券中小市值分析师唐川认为:“从目前的相对估值来看,创业板在推出以后,大多数个股原来被期待的高成长性,并没有在其后的业绩中得到很好的展示。”
国泰君安负责中小盘个股研究的王稹,也表达了对目前创业板整体估计略偏高的观点。他还认为:“目前创业板的高估计,还是具有相对性,特别是与前期一直处于回落中的地产及金融类个股相比。但是从长远来看,创业板中的机械、电子信息、医疗类上市公司的质地还是相当不错的。”
买方机构的观点或许更能代表目前市场对创业板的看法。这一回,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代表在对创业板的立场上有了统一。
广东斯达克投资总经理黎仕禹认为,未来创业板存在较大的估值回归可能。他认为:“目前创业板的高估值并不利于创业板的整体发展,并最终会导致估值回归,特别是在目前成长性受到质疑和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的情况下。虽然创业板由于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往往容易获得较高的估值,但是,过高的估值往往是以透支未来几年的业绩增长为代价的,已经积累了不少风险。”
黎仕禹还指出:“最近两年的年报披露显示,创业板的总体成绩并不令人满意,部分企业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和目前的高估值是不相适应的。事实上,创业板头几批上市的公司,并不都是具备持续高增长特质的”创业型“公司,很多公司已基本上是成熟公司,但它们在创业板上市,则可分享未来高速成长性的概念,享受高溢价,这也就造成了一些成长性不强的个股估值却偏高的现象。”
对于创业板在今年频频推出高送转却很难得到市场资金的认可,黎仕禹认为:“高送转之后,还需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业绩增长,投资者的持续回报才有保证。很明显,从目前来看,高送转仅是个心理游戏而已。”
综合以上观点,投资者不难发现,创业板目前整体相对高估值,已基本上是市场的一致观点,特别是在即将推出的“新三板”冲击下,创业板或将再度面临下拉式的估值比较风险。
那么,面对“新三板”的推出,机构人士又是什么观点呢?
中信证券的唐川表达了相对乐观的看法。他认为:“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大多属于高成长、高风险企业,投资者要求以较低的估值作为风险补偿。而创业板公司相对来说经营期较长,收入和盈利也已达到了一定规模。因此总体而言,创业板公司的风险将小于‘新三板’挂牌公司”。
对于“新三板”推出后是否会造成对创业板等高级别资本市场的估值比较风险,唐川认为,“新三板”应该同时满足小型企业投融资和孕育高层次资本市场备选企业的功能,达到了高层次资本市场标准的公司,将会选择向上转板。因此,“新三板”应该定位为一个有管理的公开私募资本市场。这样一来,“新三板”的扩容和改革,对高层次资本市场的资金分流效应将十分有限。
而黎仕禹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则着眼于“新三板”未来的转板机制上。他认为:“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道路上,”新三板“市场已经明显滞后于创业板和中小板,在未来几年,”新三板“或将迎来加速发展的契机。”新三板“和创业板之间既有一定关联度,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挂牌条件、挂牌程序、交易制度、参与人群、信息披露等方面。”
黎仕禹认为,“新三板”的扩容可能会在估值上对创业板形成一定的压力,同时由于“新三板”的转板制度存在,产生下拉式的比价效应,也会从多方面影响创业板。首先是在资金上,市场担心“新三板”上市公司的低市盈率会构成巨大吸引力,会分流一部分创业板资金,但对比创业板推出后对中小板的影响来看,这方面的担心或许有点多余,分流效应并不会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其次就是估值上,由于“新三板”的市盈率明显低于创业板,“新三板”的扩容改革或将对创业板估值起到下拉式的比价效应。
黎仕禹由此认为,对创业板的影响程度,还要视“新三板”的转板制度改革进度。“‘新三板’的扩容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这肯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如果不能实现转板,那么比价效应也不会很明显,对创业板的影响也不可能是大家所说的那么大了。”
以上机构人士的观点中,已清楚地传递出“新三板”的推出将不会从根本上触动创业板估值这一观点。但是,面对创业板整体并没有出现市场此前预期的高成长时,投资者应该如何对待目前的创业板个股?创业板未来的走势是否会出现两极分化?
唐川认为,实际上,创业板的高估值,隐含着市场对公司高成长性的期待。但从目前来看,高成长性并没有如期出现。这当中有很多公司是受制于所处行业的市场空间等因素而得不到应有的表现,但从实质上看,创业板类似于一种风险投资,这里的风险将远大于具备稳定成长空间的主板个股。“投资者应该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如果风险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那么就应该在投资中合理地规避创业板。”
国泰君安的王稹表达了他对创业块总体看平的观点,但对创业板中个别具备潜在高成长性的行业显示了乐观的一面。他认为:“从目前来看,创业板中的医疗、机械、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业绩优良个股可以持续关注。”
同样持区别对待观点的,还有私募代表黎仕禹。他认为:“创业板设立的初衷是为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发展,承载着市场对于经济转型和经济创新的重要期望。但是,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成长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导致未来创业板内部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分化:真正优秀的具有高成长性的公司,会逐渐走出来,它们依然值得投资者期待;有水分的公司则会走下神坛,被投资者所抛弃。因此投资者在操作时,主要还是要在选股方面下工夫,把真正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筛选出来,买入持有,分享它长期增长带来的丰厚回报,而对于有水分的概念股,则要完全忽视掉它”美好故事“的诱惑,坚决放弃。”
从估值与成长性来看,很明显王亚伟的观点得到了多数机构人士的认同。并且,一向“另辟蹊径”的王氏选股,这回在其所涉足的创业板个股中也得到了印证。
通过对华夏大盘精选与华夏策略精选2010年年报所披露的持仓股分析可知,在沪深2000多只个股中,王亚伟除了参与8只创业板个股申购,截至本报告期末这两只基金仅少量持有碧水源、星辉车模、欧比特这3只创业板个股。
在王亚伟通过二级市场涉足的这3只创业板个股,都有什么样的特别之处呢?
在上述3只个股中,星辉车模算是王亚伟最喜爱的创业板个股。华夏大盘精选持有26.4万股星辉车模,华夏策略精选则持有30万股星辉车模。在已公布的基金年报数据中,由于持股量排名比较靠后,并未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此外,华夏策略精选还持有55.99万股欧比特,华夏大盘精选持有35.07万股碧水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发现,尽管王亚伟持有的3只创业板个股中,或许有两只还没有实现盈利,但记者从一位熟悉王亚伟操作风格的市场人士处得知,按公司的成长性来看,王亚伟很可能将继续持有这3只创业板个股。
王亚伟参与的个股,是否意味着投资者就可以放心介入呢?显然不是,不要忘了长春经开就曾让王亚伟折戟而归,止损出场。
接受记者采访的深圳私募中国虎基金投资总监王亮表达了他的观点:“创业板中必将有股票会脱颖而出,作为个人投资者,其实不必着急。巴菲特说,不买上市5年以内的股票,意思就是要观察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当前创业板很多公司也有50%以上的增长,但这并不足以说明它就是高成长,因为很多公司为上市而改变了原来的商业模式。比如,有的公司由单独做设计,变成可以做总包的企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其销售收入大幅增加,利润也有惊人表现。我们应该等募集资金花完的时候,再来看上市公司有没有持续造血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有,就值得关注。所以投资者应该耐心看待创业板个股,抱着看孩子的心态,来看待这些年轻的公司。”
当然,王亚伟的选股思路还是值得借鉴。从他在上述3只个股中的进出情况来看,他最青睐的星辉车模2010年净利润增长了42.95%,与其他创业板上市公司相比,属于中规中矩。资料显示,王亚传掌管的这两大基金是在去年三季度以后进入该股的,从其走势来看,应该处于有微幅盈利的状态。
欧比特还未公布2010年年报,到目前为止,从基金年报中可以统计出,华夏策略精选位列机构持股第一位,并且也是在去年三季度以后才进入的,以该股去年四季度的均价来核算,截至昨日收盘,华厦策略精选或许还处于亏损状态。
另外,华夏大盘精选在去年半年报中就出现在碧水源中,以该股的走势来看,它的持仓成本或逼近120元/股,比照昨日收盘时的100.56元/股,王亚伟很可能被套其中。去年该股深跌到80元/股下方时,他可能一度被深套超过三成。
从板块来看,碧水源属于公用环保领域龙头,与星辉车模都处于一个相对新兴的行业。根据相关卖方机构的测算,这两个领域在未来国内的市场增速都有望超过30%。欧比特则属于电子元件领域,并且是涉足航天军工相关芯片应用领域的个股,从它的业绩快报来看,2010年的业绩增速略低于市场预期。
不能看出,是否具备持续性的稳定盈利能力,是机构人士选择个股的一大标准。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创业板个股时,对于个股的成长性需要好好把握,精选个股,长期投资。(每日经济新闻刘明涛 张雨2011年04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