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重点要保护好三类民间文化艺术,而傩文化基本包含了民间文化艺术的全部精华。”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南昌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傩文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当天下午,冯骥才出席了在江西省科技馆召开的国际傩文化艺术研讨会开幕式,随后,在该馆贵宾厅接受了凤凰卫视、香港文汇报、阳光卫视、江西日报、中国江西网等多家媒体记者的采访。
近年来,为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到处奔走呼吁的冯骥才告诉记者,以他为首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近年来的主要工作,就是抢救和保护正面临消失的中国民间文化。他说,由于需要保护的民间文化艺术太多,目前他们确定了三类需要重点保护的民间文化:一是少数民族的,二是*传承人传承的,三是原生态的。
“傩文化历史悠久,而且深入渗透到中国各民族文化中,被称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可以说,傩文化基本包含了民间文化艺术的全部精华,是最需要保护的民间文化艺术种类之一。”冯骥才说,对民间文化艺术最好的保护,就是从文化的角度而不是从商业的角度去认识它,通过举办像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这样的普及活动,让年轻人认识、亲近自己的文化。
“我们不知道的(民间文化),远比我们所知道的多得多,而只有了解,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冯骥才透露,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近年来的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做好民间文化艺术的拉网式普查,目前首先要进行的,就是普查全国的民间文化传承人。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傩文化是否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问题时,冯骥才认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文化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他还说,赣傩文化保护得比较好,学者对于赣傩文化的研究也比较精透,而且江西省政府能够充分认识到傩文化的深远价值,所以此次国际傩文化艺术周就选择了在江西召开。他希望江西能够在国际傩文化的保护和研究中充当召集人,成为国际傩文化的研究和抢救、保护中心。
相关:
冯骥才,男,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1942年生于天津。初为画家,专事摹古。“文革”后为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以后,其“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50余种。其中“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由“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10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30种。
冯骥才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投入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组织多次大型文化抢救行动,出版各种相关著作,发表大量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辨性与呼吁性的文章,并在海内外举行相关的演讲,对当代中国文化界产生深远影响。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